國產航母下水時間已確定
一大核心技術被證實!
自“遼寧艦”交付海軍以來,借助這一平臺我軍先后完成艦載機攔阻著艦、滑躍起飛、短距起飛,駐艦起飛等實驗性訓練,并在此后形成了一定的實戰(zhàn)能力。與此同時,首艘國產航母建造也在加速進行中。那么,首艘國產航母將會有哪些新特點呢?
盡管首艘國產航母以“遼寧”艦為藍本,但并沒有完全照搬,而是結合此前的改裝經驗,運用了一些國內取得的最新技術成果。在動力方面,“遼寧”艦的動力裝置采用4臺蒸汽輪機、8臺增壓鍋爐,總功率20萬馬力。首艘國產航母也應該采用了類似的常規(guī)動力。盡管重型燃氣輪機乃至核動力具有更大的技術優(yōu)越性,并且國內重型燃氣輪機的技術已經取得重大突破,國內也具有采用核動力的技術實力。但為了降低風險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建成首艘國產航母滿足急需,采用全新的國產蒸汽動力系統(tǒng)顯然更成熟穩(wěn)妥,性能更先進,也有利于保證航母建造的進度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國產航母的外形還可能采用了一定的隱身措施,比如艦體和艦島會盡量減少水平與垂直的直角邊,減少艦島的外形尺寸,并對相應的艦載設備和武器進行隱身化處理。當然,體型龐大的航母想要做到完全隱身是不現實的,但采用這些措施后隱身效果還是相當顯著的。美國最新的“朱姆沃爾特”級隱身驅逐艦的雷達反射面積只相當于一艘500噸的漁船,而5萬多噸國產航母只要隱身措施得當,雷達反射面積相當于萬噸級驅逐艦還是可以做到的。
有媒體報道稱,首艘國產航母已經進入刷漆階段,基本可以確定它有望在月內下水。大家都知道,一艘航母的作戰(zhàn)能力取決于其艦載機的數量和類型。因此,評價一艘航母的優(yōu)劣,自然離不開體現其作戰(zhàn)能力的艦載機。通過公開信息來看,殲-15艦載機的綜合性能與國外的F/A-18E/F及“陣風”M等現役主力艦載戰(zhàn)斗機基本處于同一水準,某些方面甚至比國外艦載機更具優(yōu)勢。隨著國產航母平臺的下水,殲-15艦載機的裝備規(guī)模也將迅速擴大?紤]到首艘國產航母盡量擴大機庫容量,以及減少上層建筑占用甲板面積以擴大飛行甲板的使用面積,在艦載機數量方面,國產航母預計可搭載25-30架殲-15,同型電子戰(zhàn)機4架、預警直升機3-4架、反潛/運輸直升機10-15架。此外,還可能搭載一定數量的預警/偵察/警戒的中小型無人機。
從首艘國產航母艦載戰(zhàn)斗機的起降方式來看,可能采用滑躍起飛和攔阻降落的方式;S起飛方式可使艦載機的結構簡化,可靠性高,這種起飛方式既省去了艦載機相應的彈射結構重量,又省去了航母上的彈射器。但滑躍起飛也有缺點,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滑躍起飛時,艦載機需要開加力,油耗大,減小作戰(zhàn)半徑和載彈量。不過,中國軍事專家已經證實:“無論是蒸汽彈射還是電磁彈射技術,對我國而言已沒有任何瓶頸”。這意味著彈射技術作為航母最主要的核心技術,首艘國產航母安裝蒸汽/電磁彈射器并非沒有可能。
最后,希望我們的首艘國產航母早日下水和服役。正如網友們所言:“哪里有我們國家利益哪里就有我們的航母保駕護航”!